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度结合各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运作,上海市无人机安全管理协会与三省一市相关行业协会共同发起关于联合组建长三角无人机安全管理联络机制(以下简称“联络机制”)的倡议,立足于无人机安全管理,推动形成长三角地区合作联动。
3月31日下午,长三角无人机安全管理联络机制签约仪式暨无人机安全与应用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党委副书记、副总队长单雪伟,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阮冬弟,上海市公安局反恐总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奚敏, 以及民航华东管理局,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公安局警航队等部门领导出席会议。上海市无人机安全管理协会会长王旭明、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理事长周迅、浙江省无人机产业联盟理事长赵永华、安徽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利莉、南京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秘书长张亚忠、苏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坤泉、温州市无人机安全管理协会会长王永泽等长三角地区协会领导共同签订长三角无人机安全管理联络机制。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无人机安全管理协会主办,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浙江省无人机产业技术联盟、安徽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南京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苏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温州市无人机安全管理协会共同协办,同时,活动得到上海市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黎峰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鹰飞航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副总队长阮冬弟为活动致辞,近年来,以无人机代表的科技新行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通过搭载不同的设备,“无人机+”已经成为了新趋势。与此同时,因无人机飞行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见,使大家清楚地意识到安全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基于安全之上的进一步延伸,没有安全,再好的应用创意都将是空中楼阁。本次长三角联络机制以无人机安全管理为立足点,对长三角无人机一体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体制建立,进一步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互助、合作共赢。新时代、新征程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推动行业发展,在维护公共安全、加强精细治理中发挥出独特作用,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自2019年起,在政府层面,市公安局牵头九部门建立“低慢小”航空器联络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套上海成熟的无人机管理模式。2020年,上海市无人机安全管理协会正式成立,带动了行业向健康、有序、安全的方向发展。此次通过长三角联络机制签约和高峰论坛的活动举办,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在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源发展,是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使其成为转化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希望各成员单位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共同谱绘长三角的美好蓝图。
浙江省无人机产业联盟理事长赵永华代表长三角行业协会致辞,本次长三角无人机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行业发展期盼已久的重要起点。伴随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无人机产业的深入发展的同时,也为低空安全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实现应用与安全并行,这是成立长三角无人机安全管理联络机制的初衷,各成员单位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推动应用技术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无人机空中网络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安全网络。今后,各方将齐心努力、携手共进,推动长三角地区无人机行业在安全管理和应用推广实现做好、做实、做成。
在签约仪式上,主持人向所有来宾介绍了联络机制的发起背景,各方将以无人机安全管理为立足点,紧紧围绕低空安全发展、地区行业自律、构建标准体系、互认既有成果、整合地区资源、推动高效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在所有到场嘉宾的倒数声中,长三角无人机安全管理联络机制正式签约。
在无人机安全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中科院无人机应用于管控中心主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廖小罕以及来自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协会等行业专家,共同围绕无人机行业安全与应用进行论坛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以《面向社会治理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为题,阐述了低空合理利用与有效治理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目前,中国民航局在全国开展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圳开展无人系统应用先行先试,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低空遥感也进入智能网联新时代。随后,周院士分别围绕无人机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治理的无人机遥感网、智慧城市全域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现代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将朝着集群组网3.0时代继续前行。
中科院无人机应用于管控中心主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廖小罕演讲题目为《低空经济时代无人机路网基础设施建设》,他表示,低空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成为地方经济增长重要的新的增长引擎。在低空经济领域下的无人机应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工业级无人机与15年前相比的话,如今有超过90%都是国内自主研发生产,侧面表明我国无人机产业链相对齐全。同时,无人机的飞行量是远远超过其他的通航的,且无人驾驶航空实验区从规模和数量上占全球第一。他对比地面路网建设提出“修天路”的理念,低空路网亦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血脉网”,将直接或间接带来扩大内需、带来投资和创造就业,相关团队通过一些初级模型和初步的估算得出,投资1亿天路能够给我们带来预计2.41亿的GDP增加,以及带来了5000多近6000个就业岗位的增加,这其中包括天路修建、推送、养护、管控、流量管理、飞机启用充电站等新的需求,由此可见这种推算的结果对经济的增长是非常显著的。
浙江省无人机产业联盟理事长赵永华围绕县域无人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演讲,介绍了浙江省无人机产业技术联盟的成立背景,通过联盟的建设有效推动政府智库、公安警务等服务工作。当前,为了规范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国家政策法规和地方法规相继出台,但在另一方面,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例如孤岛应用、重复建设、“各自为政”、应用水平不一、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体系不健全、数据未共享、数字化能力不足等。总体来看,无人机可以有效提高县域综合整治效率,需要推动无人机实战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与安全防控队伍、无人机专用网络、无人机综合指挥管控平台、无人机应用技战法研发团队等一系列工作,通过空地一体,数据互联,为构建立体化社会治理体系、推进警务协同、警政互劢,有力提升县域社会治理能力。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低空与网络风险研究所所长帅博进行了《一体化区域化低空无人机安全管控技术研究》,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强调既要重视国土安全,又要重视国民安全;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他介绍了我过无人机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低空安防的重要性和难点。同时,他综合介绍了现有无人机防控技术手段,阐述了对完善监管法规、加强重要敏感区域防范、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导航与无人机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红雨就无人机监控管理与防控技术进行演讲,截至2022年,在国内注册名称中直接含有无人机字样的公司已有4000家,随着价格低廉、操控灵活、携带方便的小型无人机快速普及,与此同时,因无人机随意飞行而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他围绕加快完善国家层面的无人机管控立法和标准建设、加强无人机作为单独产品类别的质量管理、加强无人机安全管控中无线电压制设备的管理、加强对低小慢无人机管控的新手段、新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公安三所检验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黄瑾在论坛演讲中浅谈无人机系统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标准,目前,大量法人主体进入无人机市场进行研发和生产,导致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单位众多,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无人机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了,产品质量缺陷、抗干扰能力不足、信息安全意识缺乏等原因,如何确定无人机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一定可靠性,这就离不开标准,对于行业主管部门而言,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引导和促进行业整体的规范和进步。同时,她介绍了无人机军用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建立情况。同时,她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在无人机系统的不断应用,对无人机自主性飞行、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标准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希望行业各界能共同努力为无人机的在整个无人机的生命周期中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也希望行业企业能为推进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蒋瑜涛围绕智能无人机赋能智慧城市管理与空中交通进行演讲,介绍了城市地面交通面临拥堵的发展痛点,引申出城市空中交通的三维立体交通新模式。为此,亿航推出了一整套的自动驾驶飞行器整合技术平台,利用软硬件结合的优势向政府部门进行智慧城市管理提供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具有监测、调度、管理、预警和集群五大核心功能,并在空中交通,空中物流,空中急救,空中消防,空中之眼,空中媒体等领域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未来,亿航将不断针对城市管理的不同需求研发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科技进行城市治理,携手打造创新、开放、绿色、协调的智慧城市。
本次论坛活动举办前夕,组委会组织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经过论坛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材料初评、政治审查、论文终审等环节后,从百余份投稿材料中评选出三个奖项入围名单,安徽省安防协会理事单位安徽省空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经理黄超超等获得二等奖。
本次活动的举办,标志着长三角无人机合作机制正式启航,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无人机行业以安全管理为立足点,明确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内容和实现途径,有利于各方在今后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